IEEE
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(IEEE)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,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(yè)技術組織之一(成員人數),擁有來自175個國家的36萬會員(到2005年)。
IEEE介紹[ ]
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(IEEE)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
1963年1月1日由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協會(IRE, 創(chuàng)立于1912年)和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(AIEE,創(chuàng)建于1884年)合并而成,它有一個區(qū)域和技術互為補充的組織結構,以地理位置或者技術中心作為組織單位(例如IEEE 費城分會和IEEE計算機協會]])。它管理著推薦規(guī)則和執(zhí)行計劃的分散組織(例如IEEE-USA 明確服務于 美國的成員,專業(yè)人士和公眾)。 總部在美國紐約市。 IEEE在150多個國家中它擁有300多個地方分會。透過多元化的會員,該組織在太空、計算機、電信、生物醫(yī)學、電力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中都是主要的權威。專業(yè)上它有35個專業(yè)學會和兩個聯合會。IEEE發(fā)表多種雜志,學報,書籍和每年組織300多次專業(yè)會議。IEEE定義的標準在工業(yè)界有極大的影響。IEEE(讀做eye-triple-e,I-3E)。 學會成立的目的在于為電氣電子方面的科學家、工程師、制造商提供國際聯絡交流的場合,為他們交流信息。并提供專業(yè)教育和提高專業(yè)能力的服務。
學會的主要活動是召開會議、出版期刊雜志、制定標準、繼續(xù)教育、頒發(fā)獎項、認證(Accreditation)等。IEEE每年要舉辦300多個學術會議,有35萬人參加。IEEE的許多學術會議在世界上很有影響,有的規(guī)模很大,達到4-5萬人。
IEEE定位在科學和教育,并直接面向電子電氣工程 通訊,計算機工程,計算機科學理論和原理研究的組織, 以及相關工程分支的藝術和科學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IEEE承擔者多個科學期刊和 會議組織者的角色。它也是一個廣泛的工業(yè)標準開發(fā)者,主要領域包括電能,能源,生物技術和保健,信息技術, 信息安全,通訊, 消費電子,運輸,航天技術和納米技術. 在教育領域IEEE積極發(fā)展和參與,例如在高等院校推行電子工程課程的學校授權體制。
IEEE制定了全世界電子和電氣還有計算機科學領域30%的文獻, 另外它還制定了超過900個現行工業(yè)標準。每年它還發(fā)起或者合作舉辦超過300次國際技術會議。IEEE由37個協會組成,還組織了相關的專門技術領域, 每年本地組織有規(guī)律的召開超過300次會議。 IEEE出版廣泛的同級評審期刊,是主要的國際標準機構(900現行標準,700研發(fā)中標準)。
活動經費[ ]
- IEEE是非盈利機構,活動經費來源主要是會費。
- IEEE設有近20個獎勵項目,部分是IEEE的資金;有的是公司贊助,如IBM、Lucent、日立、東芝等。
- IEEE有600多個義務工作者從事認證工作,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(yōu)勢發(fā)布各種最新技術信息。
IEEE歷史[ ]
IEEE的兩個前身AIEE(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)成立于1884年,IRE(無線電工程師協會)成立于1912年。IEEE的興趣主要是有線通訊(電報和電話),照明和電力系統。IRE關心的多是無線電工程,它由2個更小的組織組成, 無線和電報工程師協會和無線電協會。隨著1930年代電子學的興起, 電氣工程大抵上也成了IRE的成員,但是電子管技術的應用變得如此廣泛以至于IRE和AIEE領域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。二戰(zhàn)以后,兩個組織競爭日益加劇1961年兩個組織的領導人果斷決定將二者合并,終于1963年1月1日合并成立IEEE。
IEEE(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)于1963年1月1日由AIEE(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)和IRE(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學會)合并而成,是美國規(guī)模最大的專業(yè)學會。IEEE是一個非營利性科技學會,擁有全球近175個國家三十六萬多名會員。透過多元化的會員,該組織在太空、計算機、電信、生物醫(yī)學、電力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中都是主要的權威。在電氣及電子工程、計算機及控制技術領域中,IEEE 發(fā)表的文獻占了全球將近百分之三十。IEEE每年也會主辦或協辦三百多項技術會議。
IEEE宗旨[ ]
自成立以來IEEE一直致力于推動電工技術在理論方面的發(fā)展和應用方面的進步。作為科技革新的催化劑,IEEE通過在廣泛領域的活動規(guī)劃和服務支持其成員的需要。促進從計算機工程、生物醫(yī)學、通信到電力、航天、用戶電子學等技術領域的科技和信息交流,開展教育培訓,制定和推薦電氣、電子技術標準,獎勵有科技成就的會員等。
IEEE機構[ ]
學會由主席(目前由Mr. W. Cleon Anderson擔任)和執(zhí)行委員會共同領導。學會的重大事項由理事會和代表大會進行決策,日常事務由執(zhí)行委員會負責完成。學會設有超導,智能運輸系統,神經網絡和傳感器四個委員會和38個專業(yè)分學會,如動力工程、航天和電子系統、計算機、通信、廣播、電路與系統、控制系統、電子裝置、電磁兼容、工業(yè)電子學、信息理論、工程管理、微波理論和技術、核和等離子科學、海洋工程、電力電子學、可靠性、用戶電子學等。學會還按10個地區(qū)劃分,共有300多個地方分部。代表大會由來自10個地區(qū)學會和10個技術分部的代表構成。IEEE北京分部于1985年成立。
IEEE設代表大會、理事會和執(zhí)行委員會。理事會由31人組成,除3位理事長、8位副理事長外,其中地區(qū)代表10人,(每個大區(qū)1人),專業(yè)分會代表10人(專業(yè)分會劃分為10組,每組1人)。理事會聘請總經理,負責日常經營管理。理事會下設執(zhí)行委員會,包括3位理事長、6位副理事長、l位秘書、且位司庫、計算機分會的2位代表。理事會還下設立若干工作委員會,一般由義務工作者組成。
IEEE是代表專業(yè)(義務)工作者利益的組織,有7萬多專業(yè)(義務)工作者幫助開展各種活動,包括召開學術會議、出版期刊雜志、制定標準等。這些專業(yè)(義務)工作者分布在大區(qū)、地區(qū)分部、專業(yè)分會和學組中,他們有權投票決定IEEE的重大決策,而專職工作人員則沒有投票權。
設37個專業(yè)分會(Society)和3個聯合會(Council):37個專業(yè)分會覆蓋了電力、電子、信息等廣泛領域;其中計算機分會有10多萬會員。下設380多個學組(Chapter);聯合會(Council)為暫不具備成立專業(yè)分會(Society)的學術組織開展學術活動而設立。為便于開展活動,地區(qū)分部下屬的專業(yè)組織都是學組,如北京分部有18個學組。
IEEE會員[ ]
IEEE大多數成員是電子工程師, 計算機工程師和計算機科學家,不過因為組織廣泛的興趣也吸引了其它學科的工程師(例如, 機械工程,土木工程,生物,物理和數學)。
學會會員分為:學生會員(Student Member)、準會員(Associate Member)、會員(Member)、高級會員(Senior Member)、會士(Fellow)、榮譽會員(Honor Member);按類別可分為:終身會員(Life Member)、失業(yè)會員、低收入會員等。學生會員、準會員沒有投票權。
學會現有會員36萬人,其中在美國的會員有22.4萬人;另外1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150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IEEE把世界分為10個大區(qū)(Region):美國本土6個,加拿大1個,拉丁美洲1個,歐洲、中東和非洲為1個,亞洲和大洋洲為1個(第10區(qū))。中國屬于第10區(qū)。大區(qū)按地域設立分部(Section),全世界共300多個分部。中國有3個分部:北京分部、香港分部、臺灣分部。中國大陸有2000名會員,統屬北京分部。
IEEE會員可享受以下優(yōu)惠待遇:會員可以相互溝通信息共享;獨享的特殊成本節(jié)省和增值益處;對會員的技術和專業(yè)成就給予認可并頒獎;參與、領導或志愿協助IEEE各種活動中的機會;通過網絡服務和IEEE之間進行電子商務。
出版刊物[ ]
《IEEE Transaction》(學報,月刊或季刊)、《IEEE Magazine》(雜志,月刊,雙月刊或季刊)、《IEEE Journal》(期刊,月刊)、《IEEE Letters》(指南,每年出版一次);還有800多種已經頒發(fā)或正在制訂的各種標準;各專業(yè)分學會還出版各種期刊雜志和會議論文集。
IEEE出版有70多種期刊雜志,每個專業(yè)分會都有自己的刊物。據稱該組織每年發(fā)表的論文著作數量占全世界該領域當年發(fā)表量的30%。除《Spectrum》是每個會員人手一冊外,其他的期刊雜志會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訂閱。
IEEE除出版定期雜志外,還出版大量的論文集、圖書和標準。其出版物的學術和技術水平是世界一流的。IEEE還專門編輯出版了供學生閱讀的《Potentials》和供一般工程技術人員閱讀的《Today’s Engineers》。
IEEE編有各種繼續(xù)教育教材,包括各種音像制品,開辦各種短訓課程和培訓班,在大型學術會議前,舉辦帶有繼續(xù)教育性質的Tutorial等。
著名的IEEE委員會和格式[ ]
- IEEE 754──浮點算法規(guī)范
- IEEE 802──局域網及城域網
- IEEE 802.11──無線網絡
- IEEE 802.16──無線寛頻網絡
- IEEE 829──軟件測試文書
- IEEE 896──未來總線Futurebus
- IEEE 1003──POSIX
- IEEE 1076──VHDL VHSIC 硬件描述語言
- IEEE 1149.1──JTAG
- IEEE 1275──Open Firmware
- IEEE 1284──并口
- IEEE P1363──公鑰密碼
- IEEE 1394──串行總線“火線”(Firewire)
- IEEE 1619──存儲安全
- IEEE 1901──PLC
- IEEE 12207──軟件生命周期過程(IT)
常見標準[ ]
- IEEE 802.1──高級接口High Level Interface(Internetworking)
- IEEE 802.1d──生成樹協議(Spanning Tree)
- IEEE 802.1p──General Registration Protocol
- IEEE 802.1q──虛擬局域網(Virtual LANs;VLAN)
- IEEE 802.1ad──虛擬局域網路堆棧(Vlan Stackiing;QinQ)
- IEEE 802.1x──基于端口的訪問控制(Port 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)
- IEEE 802.2──邏輯鏈路控制(Logical Link Control)
- IEEE 802.3──帶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協議CSMA/CD(半雙工以太網)
- IEEE 802.3u──快速以太網(Fast Ethernet)
- IEEE 802.3z──千兆以太網(Gigabit Ethernet)
- IEEE 802.3ae──萬兆以太網(10 Gigabit Ethernet)
- IEEE 802.4──令牌通行總線(Token-Passing Bus)
- IEEE 802.5──令牌通行環(huán)(Token-Passing Ring)
- IEEE 802.6──城域網(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,MAN)
- IEEE 802.7──寬帶局域網(Brandband LAN)
- IEEE 802.8──光纖局域網
- IEEE 802.9──集成數據和語音網絡(Integrated Voice and Data Networks,VoIP)
- IEEE 802.9a──IsoENET(proposed)
- IEEE 802.10──網絡安全(Network Security)
- IEEE 802.11──無線以太網
- IEEE 802.12──100VG-AnyLAN(Voice Grade - Sprache geeignet)
- IEEE 802.14──有線電視(CATV)
- IEEE 802.15──無線個人局域網路(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,WPAN)
- IEEE 802.16──無線寛頻網絡
- IEEE 802.17──彈性分組環(huán)(Resilient Packet Ri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