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IKI使用導航
站長百科導航
站長專題
- 網(wǎng)站推廣
- 網(wǎng)站程序
- 網(wǎng)站賺錢
- 虛擬主機
- cPanel
- 網(wǎng)址導航專題
- 云計算
- 微博營銷
- 虛擬主機管理系統(tǒng)
- 開放平臺
- WIKI程序與應用
- 美國十大主機
HTML5
HTML5是HTML下一個的主要修訂版本,現(xiàn)在仍處于發(fā)展階段。目標是取代1999年所定訂的HTML 4.01和XHTML 1.0 標準,以期能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應用迅速發(fā)展的時候,使網(wǎng)絡標準達到符合當代的網(wǎng)絡需求。
廣義論及HTML5時,實際指的是包括HTML、CSS和JavaScript在內(nèi)的一套技術(shù)組合。它希望能夠減少瀏覽器對于需要插件的豐富性網(wǎng)絡應用服務(plug-in-based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,RIA),如Adobe Flash、Microsoft Silverlight,與Oracle JavaFX的需求,并且提供更多能有效增強網(wǎng)絡應用的標準集。
發(fā)展歷史[ ]
HTML 5草案的前身名為Web Applications 1.0,是在2004年由WHATWG提出,再于2007年獲W3C接納,并成立了新的HTML工作團隊。在2008年1月22日,第一份正式草案發(fā)布。WHATWG表示該規(guī)范是目前仍在進行的工作,仍須多年的努力。目前Firefox、Chrome、Opera、Safari(版本4以上)及Internet Explorer 9(Platform Preview)已支持HTML5技術(shù)。
HTML 5的標準草案目前已進入W3C制定標準5大程序的第1步。負責編纂標準格式文件的Google代表Ian Hickson預期,可能得等到2012年才會推出建議候選版(W3C Candidate Recommendation)。
新標記[ ]
HTML 5提供了一些新的元素和屬性,反映典型的現(xiàn)代用法網(wǎng)站。其中有些是技術(shù)上類似<div>和<span>標簽,但有一定含義,例如<nav>(網(wǎng)站導航塊)和<footer>。這種標簽將有利于搜索引擎的索引整理、小屏幕裝置和視障人士使用。同時為其他瀏覽要素提供了新的功能,通過一個標準接口,如<audio>和<video>標記。
一些過時的HTML 4標記將取消,其中包括純粹用作顯示效果的標記,如<font>和<center>,因為它們已經(jīng)被CSS取代。還有一些透過DOM的網(wǎng)絡行為。
新應用程序接口[ ]
除了原先的DOM接口,HTML5增加了更多樣化的API:
- 即時二維繪圖
- Canvas API:有關(guān)動態(tài)產(chǎn)出與渲染圖形、圖表、圖像和動畫的API。
- 定時媒體播放
- HTML5 音頻與視頻:HTML5里新增的元素,它們?yōu)殚_發(fā)者提供了一套通用的、整合的、腳本式的處理音頻與視頻的API,而無需安裝任何插件。
- 儲存
- Web Storage API:HTML5 Web存儲(也就是 DOMStorage),該API令在多個Web請求間持久化資料變得簡單。
- 離線
- 編輯
- 拖放
- 通訊/網(wǎng)絡
- Communication APIs:構(gòu)建實時和跨源(cross-origin)通訊的兩大基礎: 跨文檔通訊(Cross Document Messaging)與 XMLHttpRequest Level 2。
- 后退按鈕管理
- MIME和協(xié)議處理程序時表頭登記
- Geolocation API:使用者可共享地理位置,并在Web應用的協(xié)助下享用位置感知服務(location-aware services)。
- Web Sockets API:定義全雙工傳輸?shù)耐ㄓ嵧ǖ?,它在Web之上通過單個Sockets進行工作。
- Web Workers API:為Web應用提供后臺處理的能力。
HTML 5是如何起步的[ ]
HTML 5是W3C與WHATWG合作的結(jié)果。
WHATWG 致力于 web 表單和應用程序,而 W3C 專注于 XHTML 2.0。在 2006 年,雙方?jīng)Q定進行合作,來創(chuàng)建一個新版本的 HTML。
為 HTML5 建立的一些規(guī)則:
- 新特性應該基于 HTML、CSS、DOM 以及JavaScript。
- 減少對外部插件的需求(比如 Flash)
- 更優(yōu)秀的錯誤處理
- 更多取代腳本的標記
- HTML 5應該獨立于設備
- 開發(fā)進程應對公眾透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