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NU

GNU是 Richard Stallman 於 1975 年,在 MIT 所成立的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(FSF)中所執(zhí)行的一項計劃。GNU 的本意代表“Gnu's Not Unix”;雖然如此,它卻是一個與 UNIX 完全相容的軟體系統(tǒng)。二者最大不同在於,GNU 是一個 free 的 軟體, UNIX 卻是一個要付費的軟體系統(tǒng)。 GNU 之所以與 UNIX 完全相容,是因為 UNIX 的使用者很多,為了讓 UNIX 的使用者在使用 GNU 的時候不會有疏離的感覺,所以 GNU 盡量與UNIX 相容,它的相容只是看起來與用起來像 UNIX 而已, GNU 其實改進了所多 UNIX 的缺點,使它能盡善盡美。
GNU簡介[ ]
Stallman 倡導 FSF 的宗旨,是要建立一個軟體 free 的王國。他所謂的 free 并不是意謂著便宜或免費,因為在 FSF 下的有些軟體還是必需付些工本費。他所謂的 free 是指使用上的自由。
要了解 Stallman 所言 free 的真意,就必須知道一般軟體的使用情形。大部份的商業(yè)軟件在使用上都或多或少有些限制。例如,必須付費才可使用軟體程式,若運氣不好,同一程式在不同的電腦上使用,可能還要另行付費。有些軟體程式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期限,期限一到就需另繳費用,否則使用權就會被撤銷;甚至有些軟體是以使用時間來計算費用的。當然,這些商業(yè)軟體是絕對不予許使用者將這些軟體任意給他人使用。除非給予軟體公司相當的代價,使用者是絕對不可能拿到軟體的原始程式的。
上述的種種都還是付錢就可以解決的,有些問題是錢也乏術的。因為,當商業(yè)程式銷售失敗或遠景不被看好時,使用者所購置的軟體就可能被開發(fā)者遺棄。此時,若想維持此軟體的正常運作,就必須自求多 了。 Stallman 所領導的 GNU 計劃就是要脫離商業(yè)軟體的種種枷鎖,這也是 GNU 計劃所謂 "free" 的真諦。GNU 計劃下的任何軟體,只要使用者能找到軟體的來源,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使用它。獲得 GNU 軟體的來源很多, 如 public archives、anonymous FTP、UUNET 等,甚至任何一個裝有 GNU 軟體的地方都可以取得。GNU 計劃下的軟體,不只提供軟體的使用權,也提供軟體的原始程式,任何人都可以根據需要來修改程式,也可以盡己之力來找出程式的錯誤,使隸屬於 GNU 的軟體在大家的努力下能盡善盡美。 GNU 計劃下的軟體,是可不需付費而享有使用權。GNU 對使用者唯一的要求就是,當使用者對於 GNU 計劃下的軟體做了進一步的修改時,仍必須維持 GNU 的精神, 就是對於修改過的軟體仍然必須將其無條件的奉獻出來,任何人都不可將修改過的 GNU 軟體當成商品來買賣。所以 Stallman 一直強調 GNU 計劃下的軟體是 free 的,而且 永遠會是 free 的。 GNU 計劃的最終目標是要完成一個全新的作業(yè)系統(tǒng)。目前完成的有 EMACS text editor、debugger、yacc-compatible parser generator 以及 linker 等等;也完成了將盡三、四十個公用程式(utilities);而 shell 也已經接近完成的階段。目前只要等 kernel 和 compiler 完成, 就可以在 GNU 的系統(tǒng)上發(fā)展程式。
未來完成的 GNU 系統(tǒng)將可以執(zhí)行 UNIX 上的所有程式, 但它卻與 UNIX 系統(tǒng)不完全一致。 GNU 系統(tǒng)將改進 UNIX 系統(tǒng)的缺失,使它使用起來更方便。例如,未來的系統(tǒng)將會有較長的檔名,檔名會有版次等等;新的系統(tǒng)會使用 C 與 LISP 做為系統(tǒng)程式語言。